手机在线买球app首页 » 公告与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期货日报:“上期所20年发展亲历者专访”— 王立华:从物资部到上期所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买球app排行网站

作者:张田苗

从1998年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和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三家交易所合并至今,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砥砺前行20年,发展成全球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和全球第二大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作为上海金属交易所和上期所主要初创者之一,王立华从物资部到上期所一路走来,经历了计划经济到价格双轨制的转轨,再到后来的市场全面开放,见证着上期所的建立与成长。

a立信于市 期货交易所初试锋芒


1991年6月,物资部在国内市场环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筹备期货交易所。1992年5月,上海金属交易所挂牌成立,王立华作为有色金属供应处的处长进入上海金属交易所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价格改革,市场经济在中国开始起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政府定价逐步取消,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有色金属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实行管制,生产材料和产品由国家定价、分配,企业只管按量生产,价格研究和产品质量都不用下太大功夫。”王立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尤其是铜作为国内市场化较晚的商品,在改革初期,很多铜企经营受到了较大冲击。

据介绍,铜企面临的主要难题包括行业没有公开权威的价格;信息交换不公开、不及时;价格波动大,企业销售经营压力大;“三角债”问题严重,资金紧张,这些问题恰恰都可以在期货市场找到解决方法。上海金属交易所成立后,在国内率先采用了计算机自动撮合系统,实行集中竞价交易,以中远期现货交易起步,买卖合同,随后推出铜和铝的标准化合约。通过规范运营,上海金属交易所逐渐立信于市。其信息公开透明,在有色金属行业形成有公信力的价格,为企业提供参照,消除了产品价格的时间差和地域差;其交易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之间的信誉和“三角债”问题,还为企业提供了价格波动的避险工具。

“其实,这个时候国内对期货的概念还很陌生。我们和企业满脑子都还是计划经济,都是边学边做,摸着石头过河。”王立华说,她还有张单子列了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之前,他们一家一家游说金属公司、有色加工企业和贸易公司,这些企业觉得这是国家物资部办的市场比较安全,出于对新领域的学习和追求以及“三角债”的压力,这些企业愿意尝试参与交易。

1992年年底,上海金属交易所成立半年交易额就达到了480亿元。企业运用期货工具规避经营风险的操作,也令当时很多到上海金属交易所参观的学习者和其他行业人员耳目一新。铜品种的小成功给大家随后的工作带来很大鼓舞。“期货市场能走到哪一步,会建成什么样子,那时的我们没有想过。”王立华坦诚地说,而对于期货市场可以为实体经济做些事情,他们感到很开心。

如今回看,虽然当年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运用都还处在非常浅的层面,但参与期货市场就意味着这些企业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经营方式开始出现质的变化。王立华也是在许久之后才意识到这些:“这大概是期货市场给我们的一个意外惊喜。尤其是对中国铜业而言,铜期货品种的上市,客观上促使他们较早地参与市场竞争,转变经营理念,开始重视并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也最终促使铜业成为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

王立华告诉记者,现今江铜在国内是公认的最受欢迎的产品“贵冶”,就是最早受“平水铜”等级的刺激,狠抓产品质量,从“平水铜”转变为“升水铜”,进而促使它在国内最早完成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注册。江铜成为中国铜行业里铜、银、金三种产品都在伦敦注册的企业,2008年获准成为国内第一家lme指定的注册铜实验工厂,铜期货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云程发轫 合并新征程砥砺前行

1995年,上海金属交易所会员制改制,王立华需要辞去公务员职务。期货交易所作为试点业务,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要从物资部稳定的“铁饭碗”和期货市场之间做出抉择,内心怎么会不矛盾。犹豫许久,她最终还是放不下对期货市场的感情,坚持走了下来,这一走就是20年。

1993—2000年,我国对期货市场开展了两次大的清理整顿。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的政策纷纷出台。8月,国家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国发[1998]27号)文件,对现有14家期货交易所进行整顿和撤并,只在上海、郑州、大连保留三家交易所。上海原有的三家试点交易所合并为上期所,品种只保留铜、铝和天然橡胶。

自此,上期所进入“三所合并期”,王立华的期货生涯开启了“二次创业”。当期货日报记者问及当时的情况,她笑着回答说:“就一个字——忙,而且非常忙。”在此之前,交易所合并在国内没有先例,企业从小扩大容易,从大缩小却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从1998年8月接到文件到1999年5月4日就迎来新交易所的正式开盘,只有短短9个月时间,这其中包括清产核资,成立上海市的控股公司进行人员分流,过渡期间的规则、章程拟定、机器设备调试、办公场地装修等工作。

在王立华的印象中,这是上期所最难的一段时期,期货市场很萎靡,三所合并要处理人、财、物等各种纠葛。三家交易所员工近300人只能保留150人,各交易所的领导做了大量的动员和思想工作,稳定分流人员的情绪。此前,三家交易所有各自的业务规则、章程,过渡期间,为避免业务规则出现碰撞和法律纠纷,需要在筹备期预先与所有会员协商,签订过渡期章程、规则、协议,随后整合会员,召开会员大会,对规则和章程进行重新拟定,对计算机交易系统重新设置、调试等。

由于三家交易所都在浦西,新建的上期所选址在浦东。筹备期间,三家交易所在浦西的日常交易业务照常运行,大家每周在浦西和浦东之间来来回回走动。“那时候没有世纪大道,也没有通地铁,交通十分不便,来回要倒好几趟车。”王立华回忆说,第一批员工入驻期货大厦临时办公的时候,期货大厦还处在一片大工地中,大厦内部也在施工,噪音很大,大家见面经常弄得灰头土脸。另一批员工则坚守在原交易所,保证过渡期间铜、铝、天然橡胶在浦西的正常交易,做好善后工作。

“其实,大家前途未知,对自己的未来都有诸多迷茫,但所有人都干劲儿十足,全力以赴完成工作,工作区域的人员走路都是小跑着的。虽然大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争吵,但在啃下难啃的骨头时也真心为彼此庆贺。”回想这段紧张有序的时期,王立华眼中显出奕奕神采。

1999年5月4日,上期所合并交易试运行取得成功,上期所举行了简短的开市仪式,当日铜、铝、天然橡胶交易额达13.12亿元。

c守正出新 服务实体经济初心不改

三家交易所合并后,上期所坚守工业品为主的发展战略至今,以有色金属作为先锋品种,先把便宜的金属发展起来,再推动贵金属上市,其次是有色金属的伴生产品,然后是能源化工、黑色产品,不断完善品种。同时,上期所努力在现有品种功能发挥方面深入探索和创新,积极推进国内市场国际化,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过去辉煌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辉煌。上期所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学习,与国际先进交易所、金融机构等保持交流沟通,守正出新。例如,2000年上期所借鉴国外市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国内最早推出期货转现货模式,解决了众多企业产品不能完全符合交易所品质要求的问题,降低了交易难度和成本。再如,2013年推出贵金属连续交易,在国内资本市场首开夜盘,促进期货市场国际化,增益国内企业风险管理。”王立华向期货日报记者一一列举,自豪感溢于言表。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伟大跨越,国内行业和企业走向全球,期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王立华这么说是有底气的,最早推出的铜期货助力中国铜业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如今,铜业在面对国际竞争时,相比于其他行业显得更加从容自如,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中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这对后期国内交易所其他上市品种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同时,国内行业的发展和对期货市场的参与,以及国内期货交易所的国际影响力也逐年提升。

附件下载